这幅画描绘大自然中最宏伟壮丽、激动人心的一个场景画家以此展现自然的本质
1852年,加埃塔诺·普雷维亚蒂在费拉拉市出生。在米兰学习艺术时,他接触到了斯卡皮利亚杜拉文艺运动。在随后的几年中,普雷维亚蒂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将绘画风格向分色主义靠拢,并且为分色主义撰写了一些理论作品。他最著名的几幅画作也是在这几年里创作的。这些画作气氛空灵,对国内外浪漫主义作品中出现的宗教题材和文学主题产生了富有创新性的影响。
《创造光》用梦幻的视觉效果重新塑造了“创世纪”这一传统宗教主题。普雷维亚蒂在作品中一点一点地分解了光的形式,用泛红的橙色调和“仍在阴影中的”紫罗兰色描绘人物形象,使之从发光的黄色背景中凸显出来,时兴的象征主义也丰富了普雷维亚蒂的风格。他用一同起舞的相连躯体,再现了迷人的景象,对该题材进行了极富神秘色彩的理想主义解读。这幅画好似寓示着梦幻而耀眼的光之胜利,而艺术家早在19世纪最后10年就开始了相关研究。维托雷·格鲁比西·德·德拉贡在1891年的一篇文章里就描写过普雷维亚蒂的这一特点:“如果我的大脑被一个抽象而神秘的想法困扰……而它的美丽恰恰在于模糊不清的象征含义里;如果我脑海里的这个想法……找不到表达方式,无法局限在总括的、波动的、简明的画面里,也没有任何形式和色彩能够让人窥探到我埋在心中的,如音乐般的象征主义和意念主义(ideismo),那我何不试着研究一种更加合适的语言、声音和特点呢……”
19世纪80年代后期,佩利扎踏入了画坛,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他是格鲁比西·德·德拉贡兄弟的好友,曾在布雷拉美术学院上过弗朗西斯科·海耶兹教授的课程,后来迁居到罗马和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跟随乔瓦尼·法托里学习艺术。他研究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点彩分色画法,并不断地在作品中进行尝试,直到艺术成熟期。《太阳》就是他成熟期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是佩利扎在去世的前几年完成的,跃然于地平线上的日轮是整幅作品中最纯洁明亮的点。佩利扎用大自然中最宏伟壮丽、激动人心的一个场景,展现了自然的本质。艺术家本人在把画作的主题介绍给朋友奥奇尼时说,他想要描绘“为了自己不朽的美丽,为了凸显自我而吞噬、泯灭人类的美丽大自然”。画中,相互靠近的小笔触打造出了密集的色彩纹理。背景是并置的暖色调和冷色调,从黄色到橙色,从红色到紫色再到绿色,构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色彩爆炸”。佩利扎运用点彩分色画法,严谨地分析了太阳光线,在画中表达出了道德意义和哲学内涵:日出展现了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显现,也暗示着伴随工人运动和农动而产生的社会创新需求。如此一来,新一天的黎明成为“未来太阳”的隐喻。1906年,该画在米兰斯福尔扎古堡辛普朗隧道庆祝展中展出。展览期间,意大利政府为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购入了这一作品。
“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丛书引进自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图书出版社。丛书每册介绍一座博物馆,多是规模宏大、珍品云集的世界知名展馆,也有特色突出、藏品精美的小型展馆,都是世界各地历史悠久、颇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书中不但讲述了博物馆的建造和发展历史,还分门别类地展示其传世馆藏,配以清晰大图和精当点评,是一套用色彩和文字讲述美、引导读者领略西方艺术的绝佳读本。
伊波利塔·帕西利,美国布朗大学艺术史硕士,现为斯卡拉档案馆董事会成员及版权和国际业务拓展经理。她曾策划出版多部艺术类书籍,如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约翰·拉斯金的意大利之旅》以及“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丛书等。
王金霄,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意大利语语言文学,已出版译作:《垃圾历史书》《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一辑·贝尔科洛蕾夫人与神父》。
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成立于1883年,旨在保留意大利的艺术记忆。自成立以来,美术馆就开始不断展出各个时期的代表画作,并将其视为当时艺术发展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术馆的馆藏不断得到丰富,逐渐成为意大利统一后的一大艺术地标。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是藏有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品最多的美术馆之一,其藏品近24000件,包括绘画、素描、雕塑和装置艺术品等。此外,美术馆内还设有“生命肖像档案馆”,里面藏有关于美术馆历史和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档案资料,包括手稿、视频、照片和印刷品等。
发表回复